http://anhui.hteacher.net 2020-06-22 14:20 安徽教師招聘 [您的教師考試網]
(3)生物的多樣性與進化
生物的分類:根據一定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。
生物的主要類群:細菌、真菌、病毒的主要特征,植物、動物的主要類群及主要特征。
生物的多樣性:生物多樣性的內涵,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義和措施。
生物的進化:生命的起源,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,人類的起源和進化,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,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。
(4)生物與環(huán)境
生態(tài)因子:生物與非生物環(huán)境之間的關系,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。
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: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概念,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結構和功能。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保護: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;全球性的環(huán)境問題。
人體健康與環(huán)境: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生活方式,人體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,心血管疾病、腫瘤等常見疾病的主要危害及預防,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。
動物的運動和行為:動物的運動方式,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及意義。
(5)生物技術
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:發(fā)酵技術,食品腐敗與保存。
現(xiàn)代生物技術:克隆技術,轉基因技術。
3.地球、宇宙與空間科學
(1)宇宙空間
太陽:太陽的基本概況,太陽活動的基本類型。
太陽系:恒星,行星及其衛(wèi)星,小行星,彗星。
銀河系:構成與范圍;不同層次的星系構成。
宇宙:宇宙的起源與演化;地球的演化。
(2)地球和地圖
地球:形狀和大小,地球儀,經線和緯線、經度和緯度。
地殼運動: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,火山和地震,人類如何提高防震抗災能力;板塊構造學說理論,巖石的形成、類型與轉化。
重要的礦物能源:天然氣、石油、煤的成因和分布,節(jié)約能源。
地形: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,主要的地形特征。
地圖:比例尺、方向、圖例和注記,簡單的地形等高線圖,平面示意圖。
(3)地球運動和月相變化
地球公轉:地球公轉方向,周期,速度;四季形成;五帶分布。
地球自轉:自轉方向,周期,速度;晝夜交替;區(qū)時和時區(qū),北京時間。
月球:月球的基本概況,農歷和月相變化。
(4)地球的物質構成
土壤:土壤的成分和類型,土壤沙漠化、土壤污染的情況及其危害,防止土壤污染的重要性,保護土壤和防止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。
地球上的水體:水體的分類,水循環(huán),水資源,我國水資源的分布,世界及我國淡水資源的嚴重危機,合理開發(fā)和利用水資源的措施。
地球上的大氣:天氣和氣候的概念,風的形成,降水與人工降雨,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和西部干旱氣候,寒潮、臺風和洪水等主要的氣象災害及防災抗災措施,空氣質量報告,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。
(二)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其應用
考試內容以《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》、學科課程與教學論(科學教育方向)為主要依據。
1.小學科學課程:課程性質、基本理念、課程設計思路,課程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以及各部分目標的相互關系,課程內容,實施建議。
2.小學科學的學習和教學理論:行為主義學習理論,認知主義學習理論,建構主義學習理論。
3.小學科學教學方法:講授教學法,概念圖教學法,探究式教學法。
4.小學科學實驗:小學科學實驗的作用及類型,小學科學實驗的教學準備,小學科學實驗的組織、實施及結果分析。
5.小學科學教學設計:教學內容分析,學情分析,教學目標、教學策略、教學過程、教學板書、教學評價等方面的設計。
6.小學科學教育評價:小學生科學素養(yǎng)評價的原則、方式和基本方法,課堂教學評價的原則及基本方法,教學反思的意義、內容和方法。
7.小學科學教育科學研究:小學科學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,小學科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。
四、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
1.考試形式:閉卷、筆試。
2.考試時間150分鐘,試卷分值120分。
3.主要題型:試卷客觀試題與主觀試題相結合,客觀試題有選擇、判斷等題型,主觀試題有簡答、論述、材料分析、教學設計等題型。
4.內容比例:學科專業(yè)知識部分約占70%,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及應用部分約占30%。
責任編輯:張欣
公眾號
視頻號
小紅書
京ICP備16044424號-2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64號 Copyright © 2001-2024 huatu.com 北京中師華圖文化發(fā)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